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标题: 【摄影家】王苗:野外拾回小诗| [打印本页]

作者: 陶明    时间: 2014-11-17 20:22
标题: 【摄影家】王苗:野外拾回小诗|
2014-10-23 深圳晚报
 
  本期人物:王苗

《帕米尔高原一户人家》,新疆塔什库尔干,1987年。
《插花节》,云南楚雄大姚,1989年。 插花节是彝族节庆,村民们带着录音机来歌墟,录些山歌回家闲时放来欣赏,作为娱乐消遣。当时流行军装打扮,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头戴军帽赶时尚的彝族人一派喜气洋洋。
《阅读经文》,云南西双版纳,1988年。 开车路过西双版纳时,以长镜头远拍认真读经的小和尚。墙面、光影与红袈裟协调、平和。
塞里木湖畔蒙古族祖孙,新疆伊犁,1990年7月。
《小雏菊的剪影》
《早安中国》,杭州西湖,1988年。 清晨6点,一位穿着西装的老人在西湖边自在地阅报,不远处是白雾缥缈的湖景。这张照片深受外国读者喜爱,可说是外国人眼中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写照,被许多外国媒体引用过。
《做油纸伞的老人》,云南腾冲,2008年。
《搞怪的青春》,香港,2007年7月7日。 香港回归十年纪念日摄于香港机场。当天王苗正在找回归的拍摄题材,在机场偶遇三个女孩开心地拿着化妆品广告玩“变脸”,另一人准备为她们拍照时,王苗冲过去瞬间按下快门。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女摄影家王苗,在心底某一个角落始终似孩童少年,澄澈透亮。野外小雏菊的夕阳剪影,在其镜头中有人的姿态和情绪,她看到小雏菊钻进沉落的太阳光照中,叶子被溶亮、染上一层橙黄和樱桃红,半簇向上、半簇微微低垂,她说右手食指末端神经与被摁下的快门接通的瞬间,顾城的小诗在脑际冒出:多么辉煌/每棵小草/都产生了燃烧的愿望。


  把复杂的具象世界拍出超越浅层理解的抽象意义,并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简洁单纯兼具极强形式感的摄影语言,是王苗在中国摄影圈中引人注目的独特灵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诗人顾城、北岛为她拍摄的一幅幅风光照配诗数十首,后来集成作品集《野外拾回的小诗》。王苗当时拍摄了上百幅类似小雏菊剪影的作品,机缘巧合,顾城主动为这些图像创作40多首小诗,她惊讶地发现文学与视觉接通了,摄影师的触觉与诗人的灵感相通了。

  后来这批影像伴着顾城的诗、配乐朗诵在全国多所大学传播,在80年代的中国引起轰动——王区别于以往摄影浓重的政治意识和改造大山河的豪情,王苗的镜头率真而个人化地表达对自然观察、体悟、审美;一幅幅野外拾回的“小诗”,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奠定了她在中国摄影界“先觉者”的地位。

  王苗的“先觉者”特质更在于,她对各种环境中的人的生命状态的观察,王苗是内地人文地理摄影的先行者。她南来北往、行走在东陲西域,挖掘对中国万象的感性思考。1987年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公路旁,一户人家或站或蹲坐门前看着车来车往,与他们身边的两扇门、两个烟管、铁盘、窗子一样凝固,她用长镜头的记录那一刻的感受:“我看到他们时是那样的姿势,冲下车拍照,他们还是维持一样的姿势不变,这个世界对他们或对观者而言都是静止的。”(记者 苏静)





作者: 谷朝水    时间: 2014-11-17 22:42
学习了……
作者: 王祥余    时间: 2014-11-18 09:17
分享!
作者: 舒晓织锦    时间: 2014-11-18 09:18
喜欢这样的拍摄,细腻有感觉。

作者: 张向阳    时间: 2014-11-19 21:28
感谢分享
作者: 张凌云    时间: 2014-12-22 12:47
有些精彩的画面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可惜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欢迎光临 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http://photod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