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标题: 深山“茶王”——余一付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草飞飞丁文新    时间: 2017-4-19 09:40
标题: 深山“茶王”——余一付
本帖最后由 小草飞飞丁文新 于 2017-4-19 09:51 编辑


   
   春日里的晓天镇苏平村珓子石村民组天蓝水碧、绿意葱茏,阵阵茶香随风飘拂,沁人心脾。在这个“舒城小兰花”茶的重要主产地,其间有十多棵罕见的古茶树,平均树龄有300多年,见证着茶史的悠久,被当地人称为“茶王”。而这里有一位制茶高人,因其技艺高超、产茶量最多、收入最丰,也被乡民们亲切地唤作“茶王”。这个人就是现年58岁的退伍军人余一付。
   1976年,16岁的余一付应征入伍到了浙江金华,两年后又调至河南,在部队度过了五年的青春时光。五年的光阴没有浪费,服役期间共获得四次嘉奖,并光荣入党。回乡后,余一付踏实、勤劳、能干的本色依然不变,被村委会和乡亲们推荐为村民组长。虽然“芝麻官”都算不上,但余一付却浑身是劲,总想为乡亲们出点力、为村民组做点什么。九十年代初,当地的茶叶产业渐渐显山露水,而珓子石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开始让余一付有了更多的想法。
   看到了发展曙光的余一付一趟趟到镇上、到县里,找专家、寻技术,宣传珓子石的无限风光和茶叶优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茶叶专家一次次深入小山村给村民们上课,培训。自此,粗制随意的珓子石茶叶摇身一变,跻身名优茶行列。同时,随着“舒城小兰花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一块的茶叶从品质到价格都了大幅度的提升,名气也越来越响。如今,珓子石十几户人家,户户有茶园,家家有绝活,产量最少的茶叶年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象余本林、张圣祥、余一才等大户,名优茶“白霜雾毫”年创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而余一付当仁不让地成为茶中翘楚,最好的年分,茶叶收入在15万元上下,“茶王”美誉名副其实。

一、从集镇驱车20几公里,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循山而上至海拔850多米,便抵达与国家森林公园万佛山主峰老佛顶遥遥相望的珓子石。春日里的珓子石空气清润、澄澈,漫山遍野里都是采茶的人们。


二、余一付一家6口人,除了两个孙儿,自己、老伴和儿子都能摘会炒。

三、传统的手工炒制是保证茶叶品质的关键。


三、行伍出身的余一付干什么都很严谨,这是他记录着茶工出工的日志。

五、这样的茶叶要卖到七、八百元一斤,虽然收获不小,但一双粗糙且被绿叶洇变了色的大手,也见证了制茶人的辛苦和不易。

六、合肥的客人上门品鉴、买茶。

七、几百年的古茶树吸引了外来茶客。目前,县有关部门已对这些古茶树实施挂牌保护。

八、“这块就是我的茶园,目前已发展近20亩了”。但最让余一付欣慰的是,现在有更多的年轻人也积极投入到名优茶的制作当中,包括身边还不到40岁的儿子,让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舒城小兰花制作技艺”可以后继有人了。



作者: 自在人    时间: 2017-4-19 10:02
欣赏学习
作者: 元元摄者    时间: 2017-4-19 10:46
谢谢分享!
作者: 时金香    时间: 2017-4-19 22:36
欣赏学习!
作者: 吕务农    时间: 2017-4-21 15:48
好文、好图、好茶,楼主辛苦,致敬!
作者: gaochengyun    时间: 2017-4-21 17:26
好纪实,赞!




欢迎光临 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http://photod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