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主题

4747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631
金钱
25369
贡献
5290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0-9-5
在线时间
2729 小时
积分
47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0:4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03-31           现代摄影网                          


【王征】

问:本次大典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有哪几组作品打动了你?
王征:新浪作为一个大众的平台,将这个比赛做的如此严肃是让我比较感动的。毕竟一般的门户网站是十分注重娱乐,会对公众的需要迎合。整体的水准要高许多,比如拍蒙古的题材和拍三峡的很不错。初选后的一些作品让我看着很压抑,中国整个社会的问题太多。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新浪图片做的贡献很大。



问:对于评选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或建议?
王征:每次评选都是对评委的一次检验和考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相互间的沟通。中国摄影家的评选是淘汰制,评委可以从组照中选择单独推荐作品,这样可以让评委的观点更清晰,对摄影师也是一个建议。



问:谈谈你对“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的理解和区别?
王征从这个比赛可以看出,纪实摄影和报道摄影是新浪图片希望坚持的东西。但我认为这个界限是有待商榷的。这几年随着网络发展,中国摄影变化是很大的,不论是新闻摄影、报道摄影还是纪实摄影,离开了纸媒介而进入网络的形态之后让人琢磨不透。

第一个问题,过去摄影都是依托着纸质媒介的,在观看时是一页页往后翻的。当这种形式被打破,人们在互联网上观看照片时,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取的信息就比较混杂。

第二个问题,手机摄影的发展,拍照成了摁一下的事情。在这种人人都会摄影的年代,都能用摄影来表达的年代,就好比以前会写字的人不多,而现在大家几乎都会写字的,诗歌就需要重新定义。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打破界限结构一切,不重视摄影的样式。


问:你在点评里提到,“报道摄影越来越偏向于主观的表达,甚至是直接表达某种观点,有很多隐喻在里面,不像从前只是客观的呈现。”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王征:这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行业专家来说,也是只能跟着现象去研究,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从本体去对外要求什么。就比如:报道摄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纪实摄影应该是什么样子?过去的摄影瞬间性是不可取代的。如今科技的发展,设想一下,摄像机抽一帧出来成为一幅画面,那么瞬间性就不再是拍摄的一部分,而是个编辑行为。

摄影的本体提出摄影隐喻性大于他的陈述性。现在的流媒体很发达,我们是否应该将陈述性给流媒体?如今,还有什么故事可以讲?你看周浩今天来做评委了。他是拍记录片的,如今纪录片的深刻性远远大于图片。

我觉得摄影师不能太广泛的、浅层次的关注问题,人人都能将摄影作为表达方式的时候,重要的是鉴别、编辑。摄影师需要从跳出一个小的圈子,更广泛、客观的去看待问题。



【张海儿】
问:你如何理解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
张海儿:一开始参与比赛的评选,我有些疑惑。因为这一次报道和纪实两个单元里的作品我觉得不太分得清楚。纪实是documentary,报道是reportage。纪实作品的时间跨度上,作品深度上应该是更更深更长的。



问:在点评时,你多次提到形式感。你是如何理解形式感的?
张海儿:形式感是很重要的,即便你声称自己多么不在乎形式感。就像如何写文章都需要修辞一样,哪怕看上去多么的随意,也只是我们对语言驾驭得好而已。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面对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形式的问题。



问:本次大典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有哪几组作品打动了你?

张海儿:可以感觉到一群年轻人刚进入这个行业所做的一些事。打动我的作品有非常多,尤其是一些组照中的单幅。我很羡慕,他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的题材。看的出他们是有足够的天赋和灵敏度去把握这些题材的。我怨恨的是他们没有善用这些资源,他们还不够沉浸在这些题材里。

他们的许多题材是有趣且适合视觉表达的。甚至这些题材能让摄影师像知识分子一样去工作,而不仅一个摄影师。



问:参赛的年轻人,和你那时候比如何?
张海儿:他们的拍摄需要时间和专注。专注能让你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更能面对这“严酷的现实”。我把这一切称之为严酷的现实,比如“在节假日大家熙熙攘攘的外出游玩”。这表面看起来是欢乐的,但即便在这欢乐中,背后还是有隐忧。我是说这种审视,在大部分作品里都没有体现出来。一些短时间的报道,也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刘香成】
问:谈谈你对“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的理解和区别?
刘香成:社会要多元化,中国的教育,总是喜欢把每个事情给它分类:这个是纪实,这个是人文……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少谈人文,因为人文的东西,这个话题我们比较难进去,所以说来说去就是纪实、报道。这个只会把我们自己的视野越搞越窄,这是我们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其实你如果回到《生活杂志》的时候,看卢斯先生他为什么要办《生活杂志》那句话,到今天我觉得依然是可以引导和鼓舞人的:为什么你要拿起相机来。他那句话就是“要拍有权势的人,要拍贫穷的人,要拍爱女人的男人,看他们爱的女人是什么样子。”



问:您曾经说过:“看起来很细节的东西,但能说明大问题。”您的作品总是能够把生活与时代的大环境、大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您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刘香成::对中国本土的摄影师也好,对其他国家的摄影师也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你既不会比生活在这里的人理解的更好,又不会像从来没来到过这里的人一样。如果你不相信,去看看布列松,他拍法国要比他拍中国深刻的多,但是他拍中国,因为他是布列松,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所以这证明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他对法国的理解,会延伸到他观察法国人的肢体语言,脸部语言,眼睛的语言等等,这个是作为一个摄影师很本能的一个知识面,我们不能够离开这个东西。比如说马克?吕布,他拍国外的东西,不比他拍中国的东西要弱,但是我们中国人只记得他拍的中国,因为知识之类的事物有地域性的区分,中国人对马克?吕布拍的其他的地方几乎不关心。所以说知识是很重要的。

怎么样去观察呢,这需要我们去观察社会的其他方面,不是我们一天到晚在这想。我的意思就是,你要进入摄影的核心,你就应该走出摄影,因为你的知识面不能只在摄影上,摄影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一点上,遗憾的是我们的评论还要加强,因为我们的评论不谈图片,不谈这个图片背后,和它跟周围事物的关系,我们只是说这个图片成功与不成功,但从来不是说拍这个图片的人他想表达什么。影像,艺术,人生,社会,经济,都是一个对话,就是一个conversation。这个东西它需要经常进来出去,不能够围绕着一个东西来谈。

刚刚在选图片的时候,为什么两组没有人投票的片子我投了,因为很少看到中国的摄影师能进入人的感情。(人的感情?)是的,图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观者有没有感受到这种情感的交流,这非常重要。所以有的时候看这些图片,发现他们对此处理地太急,他不去观察,而是被这个事件搞的很激动。你要去想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没有这种深度,你只是在机械化地按这个快门,就变成了手机的模式。但其实手机和相机也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你拿着手机还是可以思考。你要问为什么,这个很重要。

问:您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起过:“摄影的人文时代一去不回了,您是那个时代最后的传承者。” 您所说的那个时代和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刘香成::那个时代,传统媒体,它能够给摄影工作者足够的空间,这个空间很重要,它给你足够的休闲。比如说我在印度五年,也有很多突发事件,但是除了这些突发事件,我是在那里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我有这个休闲,我去深入他们的文化,去听印度人说他们的故事,用我的眼睛去考察他们的肢体语言,他们对什么事情兴奋,对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表情,我听的进去的时候我就可以消化。如果做艺术、做摄影没有这个休闲,很难搞。为什么休闲会在西方先出现呢,因为它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它的社会先产生了财富,它才有很好的学校,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刊物等等。这是一个先需的条件。

所以,在某一种程度上对中国的表述是对的,我们是还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所以可能会更功利,目的性更强是吗?)会更功利,因为你的休闲时间很少,很少时间去思考,很少时间找人去问,去听,去看,去自己进行一种多方面的消化。我曾经在其他的采访中说过,看到中国其他的新闻工作者也好,摄影师也好,都是在说我很忙。我经常会问我自己,为什么只有我是不忙的?(笑)其实我也很忙,只不过是忙着去听人家说,去吸收别的东西,比如一件事情在国外发生了,它跟中国会产生什么关联。我觉得好的图片是中国的人看的懂,外国的人也看的懂,不能什么事情一旦印上“有中国特色的”的标签外国人就看不懂了,这个不是借口。

问:刚刚您谈的是时代的不同,那您觉得这个时代的摄影师缺乏的是什么呢?
刘香成::一个是刚刚提到的空间,迫于生活的压力,摄影师能得到的空间,媒体给他的空间都很少。除此之外呢,摄影师可能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知识面很窄,所以他找不到人给他说事,所以他就会更着急。我觉得知识是一种力量,知识是等于一滴水对一个海绵。你应该争取做一个海绵的状态,争取吸收所有的水份。所以说做媒体,“进入”这一步很难,因为很多事情你都知道,但是知道的不深刻。

问:可是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是不是有了更大的空间来诉说,不用象过去传统媒体那样在一张图片上费尽心思了呢?
刘香成::这个是大家说说而已,其实你看现在所有的国家,摄影展览是最受欢迎的,观看的人数是最多的。摄影是在大家的生活中的,也是人们每天都在做的,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来到博物馆,来到展览前呢?因为一张照片,你站在博物馆里,站在它面前看,跟你在家里在网上看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给你留下一个空间,你可以不停的思考,走开再回来,再看再思考。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现象的原因,不能听到别人说就觉得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你这个(传统媒体)就没有希望。过去是摄影到来以后,把绘画的人挤掉,现在是数码时代到来,摄影技术比较容易使用之后,绘画的人又来占领舞台。所以现在的摄影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但是如果你要把这件事情作为你的职业,那么你要做一个不同的准备。从某一种程度上,摄影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受大家关注的,从来都没有这么活跃,但是生存又是很难的。在那个时代,它是要我去这里,去那里,带着我的家庭,去求知,去发现的一个状态。现在这个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了。

【王身敦】
问:你曾经说过,新闻摄影的道德底线是中立,那么认为中立也是报道摄影的底线吗?


王身敦
:一些很主观的作品,我觉得更偏向于是一种艺术创作,而不是纪实。主观的东西可能只是对你个人而言是真实的。所以纪实摄影还是需要坚持中立的立场,才能更接近客观真实。中立和客观是很重要的,可以保护一个摄影师。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有自己的风格,但他的立场一定要是中立的。我认为无论是做纪实摄影还是新闻摄影,想要继续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就是,人家还相不相信。你要是不相信纪实,觉得它很主观,那么你还会去看吗?这个市场是在改变的,但不能改变的就是新闻摄影或者报德摄影的道德底线。


问:你在做过很长时间的职业摄影记者,但在互联网的时代可能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职业摄影师的专业性呢?


王身敦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人会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就像在美国的一个摄影师薇薇安,大家看她的作品都觉得太棒啦,她不是职业摄影师,但她肯定专业。现在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作品和金钱挂在一起了,觉得自己能用摄影赚钱了,就是专业摄影师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摄影是一种艺术,你需要先去做,可能会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你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呢?)客观、中立,专注、有风骨,有普世的价值观。不然在你未来几十年的拍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


问:你曾今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个人风格对于摄影师而言很重要,那么你觉得一个摄影师的个人风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身敦
:比较表面的来看就是摄影师的视角,他习惯用什么镜头,他的构图,他对颜色对敏感度,以及对文化的认知,它本身的修养,都会在照片里面体现出来。比较深层的来看,重要的是感情。不管你拍什么题材的照片,你照片里都会有你的感情,可能几张照片看不出来,但过了十几二十年,别人一看你的照片就知道你是谁,你的照片有没有关怀在里面,还是只是为了表现你自己,照片是骗不了人的。很多人拍照片,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会拍照片。



【周浩】
问:你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和报道摄影师,但你在选择纪录片时曾经说过:照片中的人和物这些元素,在摄影师脑海里已经有一种固有的模式,它们只是摄影师的工具。今天你还依然是这样认为的吗?为什么?
周浩:我觉得纪录片和摄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对世界的解读方式,像我的很多纪录片的没有剧照,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孰高孰低,只是我个人到后来在用摄影表达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吃力,而纪录片会更多元一些。
问:你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你总是在拷问自己作品的真实性,你也在不断的强调自己只是个记录者,你是怎么看待作品的真实性?
周浩:像我们这些做记者和做图片出身的人,终极目标就是追求真实。但当你真的进入了社会,有了社会经验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和真实是可以无限趋近,但无法重合的两条线。当你只有认识到事实其实是在每个人心目中才有到东西的时候,你才能去追求所谓的事实。所以我们需要对真实保有敬畏,这是追求真实的前提。
问:你曾经说过做记者的经历给了你很多帮助,现在你也已经拍摄了10部纪录片,并且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的荣誉,那么在你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些经验同样可以适用于报道摄影,带给摄影师一起启发呢?
周浩:我觉得中国在某一领域一直在坚持做的人,的确是少之又少,像为什么人们会提到李楠,提到杨延康,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做一个题材,这对于一个摄影师而言应该是他一生的目标。就像巴西当代著名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他的履历就是:1985-1987年,研究世界劳工问题,1987-1993,研究世界移民问题等等,我觉得一个摄影师应该这样去规划他的一生。现在国内的报道摄影,还是有媒体化趋势的,很多人会越来越功利,我怎么快怎么拍,拍完一个热点可能转身就走了,我想这对于一个职业人而言是需要去克服的问题。
问:你的选题都是通过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和生活细节去展开和呈现,初看很琐碎和平淡,但却往往能让观者反思一些中国当下正面临的社会现状和一些比较宏观的社会问题。这是偶然,还是你主观选择的表达方式?
周浩:对题材的敏感肯定是和我记者的职业生涯有关系的,做为记者,我对中国社会和当下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但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愿意敞开自己,他都可以成为晚上八点档的人物,都是值得去记录的,关键还是看摄影师的切入程度。很多乍看很琐碎的事情,其实慢慢就会发现很多值得记录的细节。

858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241
金钱
36151
贡献
4000
注册时间
2013-11-30
最后登录
2024-6-25
在线时间
1293 小时
积分
74528
沙发
发表于 2015-4-23 12:57:02 | 只看该作者
精深的理论和观点,值得高水平的大家们研读。

191

主题

230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21
金钱
6628
贡献
1591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0-1-8
在线时间
595 小时
积分
14654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4-23 22:05: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地板
发表于 2015-5-25 09:42:23 | 只看该作者
仔细拜读,深刻学习,默默揣度——感谢陶社,又给上了一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